图片 摄影画面中如何处理主体_盛京棋牌网-官网app下载**

盛京棋牌网-官网app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 > 美术 > >

摄影画面中如何处理主体

来源::未知 | 作者:盛京棋牌网-官网app下载** | 本文已影响

摘 要:主体是一幅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处理主体的基本原则就是一定要使其鲜明突出,而影响主体在画面中突出程度的是主体的位置和主体的面积;并且根据主体在画面中面积的大小,又可分为直接处理主体和间接处理主体两类处理方法。 
  关键词:画面;构图;主体;主题思想;黄金分割;对比 
  Abstract: The main body is master expressive object in a picture,it is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main idea .there is a fundamental rule that we must show the main body outstanding,it is the position and area of the main body that influence the main body outstanding in a picture,according to the areas size of the main body in a picture,it is also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f disposal method: direct dispose the main body and indirectly dispose the main body. 
  Key words: picture;layout;the main body;the main idea;golden section;contrast 
   
  摄影是通过画面来表达形象的,而组成一幅画面的因素有许多,一般来讲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主体、陪体、环境(前景和背景)、空白等,其中每一个因素对于主题表现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同的,它们当中肯定会有主次之分。我们说,一幅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就称为主体。主体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是控制全局的焦点,是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是吸引摄影者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因素。一幅画面失去了主体,就谈不上主题思想的表现,就失去了画面的意义,就使人们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由于主体在画面中是如此的重要,所以我们处理主体的基本原则就是一定要使其鲜明突出,使它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那么什么因素又会影响到主体在画面中的鲜明突出程度呢?笔者认为是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和主体在画面中的面积。 
  1 主体的位置 
  1.1 黄金分割构图法 
  在各种造型艺术当中,“黄金分割”都是一个基本的创作规律,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雕塑、绘画等各个方面。在摄影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曾不同程度地借鉴并融汇了其他艺术门类的精华,“黄金分割”也因此成为摄影构图中最神圣的观念。事实上许多摄影构图样式就是由“黄金分割构图法”演化而来的。其中的“三分构图法”就可以看成是“黄金分割构图法”的简化版,即用垂直线把画面分成三等分,把主体放在垂直线或接近垂直线的位置上。另外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的“井”字构图法又称“九宫构图法”,它和“黄金分割构图法”也是殊途同归,非常相似。这类构图法往往适用于封闭式的构图,画面显得均衡、稳定、和谐。在摄影实践中,“黄金分割构图法”被我们大家有意或无意地经常使用,比如我们外出旅游,在某一景点需要拍照留念时,往往会把被摄者放置在画面的偏左或偏右一点儿的地方,大概就也就是在黄金分割点的附近,而不会把被摄者直接安排在画面的正中心的位置,除非我们这时拍的是人的近景或特写。细心的观众也许还能体会到,在中央电视台的大多数新闻报道当中,外景的主持人或者出镜记者一般都是站在电视画面的一侧向大家播报现场新闻,而不是站在电视画面的正中间。以上这些司空见惯的场景和画面,使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对于黄金分割规律的遵循。 
  1.2 对角线构图法 
  把主体放在画面的对角线上或者接近画面对角线的位置上,它可以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充分利用画面的容量,能够在画面中产生明确的线条透视,它还可以使画面显得均衡和稳定。实践中我们经常会使用这种构图方法,比如说对于各种会议的新闻报道,摄影记者可以选取其中的一排,采用“对角线构图法”来拍摄,电视新闻的会议报道也较多采用此种方法。有时为了交代两个或几个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会采用“对角线构图法”,最经典的例子当属南非作者凯文卡特所拍的,获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的《饥饿的女孩》。画面表现的是1993年苏丹大饥荒时,一只秃鹰紧紧地盯着一名赤身裸体的小女孩,等待着她的死亡,从而可以上来把她吃掉。画面在突出奄奄一息的小女孩的同时,又把观众的视线送到了她身后的对角“点”上,使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其身后的虎视眈眈的秃鹰,两点相互配合、呼应,使画面构图更具形式美感、更具动感,更加震撼人的心灵。 
  1.3 对称式构图法 
  由于文化、性格、社会体制的因素,中国人特别喜欢这种构图方法,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中对稳定、和谐的向往和追求,但是这种构图方法有明显的优点,也有明显的不足。比如说,中国南方的许多园林建筑,本身的结构就是对称式的,所以我们拍摄此类建筑物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对称式构图法来拍摄,但是这种拍摄方法显而易见的缺点就是空间深度不明显,立体感不强。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极具美感的对称式的场景,比如说,今年春节我们全家去太原动物园游玩,一进大门,就被眼前的喜庆场面所吸引:一条长廊通向远方,长廊两侧的地面上布满了鲜花,在长廊的廊架上,在远离地面的不同高度、不同位置上挂满了许多大小各异的灯笼,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许多游人在此纷纷摄影留念,大家的审美观念、构图方式也大致相同,就是把人物放在长廊的正中,采用对称式构图法,主体两旁的廊架、鲜花、灯笼相互对称,既有美感又有纵深感,形成了许多向人物集中的红色线条,这样就把人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吸引到主体上来了。但是,这样拍出来的画面也不是尽善尽美的,也存在一点小问题,就是绝对的对等,使画面显得有些呆板、缺少变化。我想,如果主体人物的身体稍微侧一点,也就是说在均衡中寻求一点变化,将有助于解决对称式构图画面较呆板的问题。 
  除了上述构图方式之外,我们常见的构图方式还有S形构图、三角形构图、圆形构图、V形构图等等。只要我们按这几种方式来结构画面,就可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2 主体的面积 
  主体在画面中的面积是影响主体突出的另一个因素。 
  根据主体在画面中面积的大小,一般可分为两类处理主体的办法:一种叫直接处理主体,即主体在画面中的面积比较大,因而也比较突出,这是一种偏重写实的方法;另一种叫做间接处理主体,即主体在画面中的面积并不大,但是通过其他摄影手段仍然可以使它很突出,间接突出主体,使画面显得含蓄、意境深远,给人留下联想、思考的空间较大,是一种偏重于写意的方法。前面所谈的,基本属于直接表现主体,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下面我们再谈一谈间接表现主体的方法。 
  2.1 运用对比来突出主体 
  这是间接表现主体的一种最重要的方法,所谓“对比”,它的含义十分的广泛,可以是质感的对比,可以是明暗的对比,可以是色彩的对比,也可以是虚与实的对比,甚至还可以是动与静的对比,运动的对比等等。 
  首先,我们可以运用质感的对比来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突出主体,深化主题的目的。曾在世界新闻摄影展览中获得大奖的作品《乌干达干旱》就是通过这种手段来表现非洲干旱地区人们的苦难的:摄影记者没有一般化地去拍摄面黄肌瘦的灾民,也没有去拍摄寸草不生的干裂土地,而是拍摄了这样一个对比强烈的镜头——丰润的大白手和枯瘦的小黑手,从而表达出自己对于干旱恶果的强烈感受和向社会呼吁的热望。作者大胆的画面剪裁,舍弃了对比以外的一切东西,而使人们的视觉感觉强烈而集中,强化了照片的视觉冲击力,使干旱带来的深重苦难在无言中得到充分展示。 
  其次,我们可以运用明暗的对比来突出主体,用大面积的暗衬小面积的亮,或用大面积的亮衬小面积的暗,这种明暗可以是物体自身的影调差别,也可以是光线照射区域和光线照射强度的差别。如2009年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得肖像类一等奖的作品《伊拉克母亲和她的儿子》就是采用的这种拍摄手法,主体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却比较亮,相对于周边大面积的黑,同样可以突出主体,渲染人物的情绪。 
  再次,我们可以运用色彩的对比来突出主体,即用大面积的某色调与小面积的其他色调相对比,一般来说,小面积的色彩是主体部分,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运用色彩间接突出主体。再比如,2009年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得突发新闻一等奖的作品《走出北川》就是采用的这种拍摄手法,画面展示的是去年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救援场面:作者居高临下,几乎是垂直俯拍的,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9位武警救援队员围抬着一名头颈血迹斑斑的生还者,伤者平躺在一副门板上,身上盖着一张白色的棉被,目光惊恐而呆滞,在伤者的四周,分布着9名身着迷彩服的救援战士。由于画面中人物众多,信息量较大,所以伤员作为主体被安排在了画面的中心,形成了中间亮白色,四周暗绿色的强烈的色彩对比,这样就很好地突出了主体,鲜明地表达了画面的主题思想: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为了挽救一个灾民的生命,我们付出再大的努力也在所不惜,热烈地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

运用虚与实的对比来突出主体,这也是我们在摄影实践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从技术上来讲,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光圈、焦距、物距等手段缩小景深,使焦点准确地落到主体身上,从而使得主体非常清晰,周围的陪体、环境等较为模糊,得到一幅主体实、周边虚的画面,这样也可以突出主体。我们最经常看到的例子就是中央电视台对人物进行的室外采访,电视摄影记者往往会开大光圈、缩小景深,从而突出被采访者,静态的摄影也是如此。 
  2.2 运用线条的作用突出主体 
  线条具有引导人的视线的作用,画面中线条的延伸和走势会逐渐把观众的目光引导到主体身上来,线条本身就是画面主题内容表现的一部分,观众视线在画面上的运动过程实际上就是观众感受画面主题思想的过程。我们这里所说的线条除了明确的直线、曲线等有形线条外,还包括人的视线、动作的趋向线、事物之间的关系线、汇聚线等无形的线条,它们都可以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面积不大但仍然需要突出的主体上来。2009年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得突发新闻二等奖的作品《巨石下救出小女孩》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画面展现的是去年汶川大地震时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合力营救一位困在巨石下的小姑娘的场面,画面采用的是圆形构图,主体处在画面的中心,并且面积还很小,但是仍然可以通过线条的引导间接的使主体很突出。首先从画面中的有形线条来看,左下角伸向主体的手,对观众的视线有着极强指向和引导作用,仿佛把观众从画外直接带入画中,并随着它的指向走近主体。其次摄影记者对画面无形线条的提炼和运用也有独到之处:作为陪体出现的右边那位军人的双手和左上角两位军人的手以及右上角3名军人的视线都集中指向画面主体,这样画面中所有线条都朝着画面几何中心的主体方向汇聚,所以画面上无论是有形线条还是无形线条都充分地发挥了视线引导作用,突出了主体。 
  还可以采用框架性前景来突出主体,当主体因为面积小而不能支配画面,或它距离较远而又必须表现出远近空间感时,可以为主体搭框架,把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被摄主体上来。 
  艺术创作讲究“法有法,法无定法”,以上我们所谈的这些处理主体的方式,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一定的适应题材、适应范围,并不是不可打破的绝对真理,比如我们说,处理主体时一般不会把主体安排在画面的正中心的位置,而从上文的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获奖作品《走出北川》、《巨石下救出小女孩》两幅作品中,主体恰恰是安排在了画面的中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切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有时为了创作意图的需要,必须打破这些固有的处理主体的方式。总之,只要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能够把他们的视线都集中在画面的主体身上来,就达到了妥善安排主体的目的,就是把主体安排到了最佳的位置,就能够实现主题思想的完美表达。


盛京棋牌网-官网app下载**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雕塑家与建筑师怎样合作

雕塑家与建筑师怎样合作

【摘 要 题】雕塑 【正 文】 城市雕塑创作中,处理好雕塑与建筑的关系需要雕塑家和建筑师之间的通力合作...